2024年12月20日,北京大学杜鹏教授和中国科欧陆娱乐动物研究所李幸研究员应邀来我院做了题为“全能性干细胞的捕获和潜在应用”及“Fluorogenic RNA lights up“Central Dogma””的报告,报告会由苗龙教授主持,邱小波🫅🏼、王占新、张俊杰、王友军等数十位老师和同学参与了此次欧陆交流。
杜鹏教授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发育生物学分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在动物细胞中重组植物或微生物中特异的RNA调控通路,并研究其潜在的转化医学的应用价值👩🏽🍳。近两年在Cell、Nature、Cell Stem Cell、Molecular Cel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此次报告分享了他在全能性干细胞领域的最新成果,介绍了合子和早期胚胎卵裂球的全能性,证明这些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并产生胚内和胚外组织的最高发育潜能,通过抑制剪接体,首次成功捕获并稳定培养了小鼠全能性干细胞👰,并采用相同策略从人胚胎干细胞(hE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中捕获了人全能性干细胞(hTBLC)🐿。这些hTBLC在转录组、染色质可及性和组蛋白修饰方面与pre-ZGA时期卵裂球具有相似的特征😏🤲,并在功能性实验中显示出分化为各种胚内和胚外组织的能力。杜鹏教授提到,研究方向往往是从实验中的小线索中获得启发🦹🏽♂️,提倡科研人员要多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要自我设限🕵🏻♂️,要以开放的心态探索科学的边界🫲🏻。
李幸研究员是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围绕“RNA化学生物学”研究方向☎️,开发小分子降解剂、调节剂和示踪剂,并结合RNA和CRISPR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和工具🧑🏼🌾,开展生命活动调控和追踪等研究📭,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遗传病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相关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a, 2024b, 2024c)🧑🏽🎓、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1, 2023)🙋、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23)、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2023)等期刊。李幸研究员介绍了其团队利用RNA荧光探针在活细胞成像标记技术方面的进展🧑🚀,阐述了如何通过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有机化学🍶🚶🏻♂️➡️、光物理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建立高性能的RNA荧光探针成像系统,高灵敏地成像活细胞内“中心法则”关键生物分子,原位追踪细胞内关键生物分子靶标🗃,时空解析其生物学功能。